黃山區原名太平縣,始建于唐天寶四年(公元745年),建制沿襲千年。明清時期,屬寧國府,1983年12月建立省轄縣級黃山市,1987年底改為市轄縣級黃山區。全區總面積1775平方公里,轄9鎮5鄉和79個村(居),總人口16.3萬、其中移民人口近10萬,屬于典型的山區、庫區和革命老區。黃山區山明水秀、生態絕佳,是一座景色宜人的魅力之城。舉世聞名的天下奇山黃山坐落其南,以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溫泉、冬雪“五絕”著稱于世。享有“黃山... 【查看詳細】
黃山市黃山區位于安徽省南部,介于北緯30o00′~30o32′,東經117o50′~118o21′之間,南北長約57.83公里,東西寬約51.75公里,總面積1775平方公里。東連旌德、績溪,東南與歙縣、徽州區毗鄰,西南與休寧、黟縣相依,西與石臺、青陽交界,北與涇縣接壤,著名風景區黃山、太平湖皆在境內。區人民政府駐甘棠新城,距合肥254公里,距屯溪110公里,距黃山北大門19公里、南大門51公里、西大門21公里、東大門30公里,距太平湖18公里。 ... 【查看詳細】
全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,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,春、秋季短,夏、冬季長。年平均降水量1500~1600毫米,多集中在春、夏季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47.6小時。區境由于黃山層巒疊嶂、峽谷縱橫的復雜地形對太陽輻射和中低層大氣環流產生影響,以致形成特殊的山地季風小氣候,并直接影響黃山周邊地區,形成冬冷夏涼的小氣候特色。受黃山地形影響,山地中降水明顯增多,局部降水分布不均,極易發生山洪和泥石流災害。春季氣溫上升不穩,... 【查看詳細】
黃山區下轄9個鎮、5個鄉,分別為:甘棠鎮、湯口鎮、譚家橋鎮、太平湖鎮、仙源鎮、焦村鎮、耿城鎮、三口鎮、烏石鎮、新明鄉、龍門鄉、新華鄉、新豐鄉、永豐鄉。共有79個村(居)和5個城市社區。 【查看詳細】
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億元、增長7.5%,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.62億元、增長5.6%,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.05億元、增長10%,規上工業增加值6.88億元、增長10%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.68億元、增長11.5%,外貿進出口總額5700萬美元、增長21.6%,城... [詳細]
城鄉格局持續優化。突出規劃引領,啟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,完成太平湖、三口、耿城等9個鄉鎮總體規劃修編,地塊綜合利用和承載功能進一步提升。深化三大組團發展,浦溪河(城區段)綜合治理工程投入運營,北大門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完成建設,“產在城... [詳細]
堅持標本兼治,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。脫貧成效不斷鞏固,深入開展脫貧攻堅“四季攻勢”,建立“四個三”工作機制,一體推進中央和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,完成11戶33人年度脫貧任務。扎實開展“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”排查和再排查,實施健康扶貧補償145... [詳細]
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: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全會精神,統籌推進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,協調推進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堅持新發展理念,堅持以... [詳細]
90個區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2億元。池黃高鐵、高創新材料、雙華紡織等項目開工建設,東黃山國際小鎮基礎設施、黃山北大門整體開發、中儲糧銅陵直屬庫黃山分庫等項目加快推進,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、大橋至三口公路改建等項目建成運營。兆能實業被沃爾... [詳細]